当前位置: 首页> 中州农业> 正文

河北省蔬菜病害防治特点

    我省是蔬菜产销大省,由于蔬菜种植面积大,品种多,造成病害种类复杂和繁多。在防治服务上,专业人员相对缺乏,造成不少蔬菜园区硬件上了档次,而服务的软件没有跟上。总结近年来蔬菜病害防治经验,发现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病害易诊难治。实例:栾城县一菜农反映,西红柿着色不好,从外表看乌突突的,切开里面果筋呈黑色,商贩不愿收购。问这是怎么回事?

    诊断:发生的是黑筋果,发病原因是营养不良,光照弱时易发生。预防的方法是冬季喷增加光合力的物质,如碧护、禾甲安、诺农笑等,养护好根系。果期喷1%糖液+6000倍液爱多收2-3次。

    这种病害横着剖开番茄果,有点状褐变发生,很易确诊。发病的果实只能是去除,但其余果实会继续发病,防治只能是预防,因此易诊难治。

    二是病害难诊难治。番茄上有一种畸形果,其籽粒外翻,俗称翻花果。造成翻花果的原因比较复杂,一种情况是1-3穗果发生翻花果,引发原因可以是花芽分化时期的低夜温。育苗期间如果夜温低于8℃,就可诱发花芽分化不良而将来出现翻花果。第二种情况是翻花果发生在4穗及其以上。那么引发原因一般是蘸花过晚。当天开的花蘸得早了形成僵果,晚了易产生裂果。第三种情况与花期和果期缺钙有关。

    防治方法:增施腐熟的农家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育苗期保持适宜温度,白天25℃-30℃、夜间15℃-18℃。开花期和果期喷施钙肥。

    这种病害诱因多,诊断难度较大。如果是花芽分化时期的低夜温引发的翻花果,基本没法防治。

    三是诊对易治。实例:藁城市杜村的两位西红柿种植户,从2月份开始,种植的西红柿出现了一种久治不愈的怪病,菜农准备拔秧。第一位菜农诊断是除草剂药害引起西红柿小叶和皱叶,生长点没了或不长了。但2月份相邻小麦田并未施用除草剂,应排除飘移性药害;第二位菜农诊断是病毒病,但小叶没有花叶、黄叶,冬季棚室温度偏低,湿度偏大,也不是病毒病流行的适宜环境。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病症呢?我在4月初进棚查看,植株色泽发暗,顶叶发硬,询问农户,病株是从个别株开始,向相邻株蔓延。确诊不是病害和药害,而是茶黄螨为害。经过对症治疗,植株恢复正常。该实例充分说明了正确诊断的重要性。

    再有,不少菜农在防治病害时单纯依靠药剂,其实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防治病害从施肥做起。蔬菜病害的发生与蔬菜本身的抗病力有着直接关系,但目前很多蔬菜是种在“盐缸”里,菜农投入的肥料严重过量,土壤盐渍化问题十分普遍,造成蔬菜抵抗力下降。今年我们在全省多地进行了氨基酸生物菌肥的试验,结果土壤结构得到改善,病害与对照相比明显降低。生物农药、生物菌肥正被越来越多的菜农采用,成为解决蔬菜病害的新途径和方法。

    二是清洁生产、减少菌源。生产中为什么当一种病害发生后,往往是一边用药,病情还一边继续发展,重要原因就是农户将病叶、病果随意丢弃在棚外,病残体上的病菌通过气流、雨水、人脚又传回棚中。特别要提及的是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当一户发病后,如病残体没有加以处理,堆弃于棚外,不出三年,整个棚区的寄主蔬菜均会发病。

    三是科学管理。管理包括温、湿度的调配,浇水的安排,整枝打杈的方法与时期,还有合理用药的问题。在我省的蔬菜生产中,越冬期间的低温连阴天是管理难关。目前虽已研究出了部分耐低温的蔬菜品种,还研制和使用了增温增光的设备,但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往往在连阴天期间蔬菜不死,却在骤晴后大片萎蔫,俗称“闪秧”。另外在阴天时强调不整枝打杈,可以避免发生细菌性病害和灰霉病。

    合理用药上,菜农首先要用温、湿度的调控来控制适宜发病的条件和环境,然后采用预防性的物质抑制发病。如甲壳素、绿风95、高脂膜等,喷在植株上可形成保护膜,不使病菌着生。糖醋液也是预防病害的有效物质。

( 来源:河北科技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