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州农业> 正文

2024年夏玉米科学灌溉技术指导意见

2024年夏玉米科学灌溉技术指导意见

     据6月中旬土壤墒情监测结果,华北、黄淮北部、西北东部夏玉米种植区大部干旱,局地重旱,南方夏玉米区墒情适宜,局地墒情过多。当前正值夏玉米播种出苗关键期,当前应以抗旱保播种保出苗为重点指导农民科学灌溉,墒情不足至干旱地区在种肥同播后立即浇灌出苗水,小水快灌,确保玉米早出苗、出全苗。玉米生长中期应做好水肥调控,促玉米增粒数、快灌浆。玉米生长后期少量补水补肥,防早衰、增粒重。大力推广浅埋滴灌、微喷带、地埋可伸缩式喷灌及大型喷灌机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措施,配套水肥一体化技术,确保水肥精准供应,促进节水增粮。

一、华北种植区

   (一)基本情况。该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北部和山东西北部夏玉米种植区。5月中旬以来,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少5成—1倍,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持续高温导致土壤失墒加快。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出现干旱(夏玉米播种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高温干旱导致部分地区夏播作物出苗缓慢、已出苗的玉米长势偏弱。

   (二)灌溉建议。据气象预报,未来10天,华北东部累计降水量有15—40mm、华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等地降雨较小,6月18—21日华北高温再度发展。墒情不足至干旱的地块应在播种后立即灌好出苗水,保证出全苗。苗期的玉米可适当蹲苗,但对于干旱较重地块,比如玉米苗已开始打蔫的,要及时灌溉,补墒降温。灌水时间应在上午10点前和下午5点后,小水浇灌,保证田间不积水。拔节期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灌浆期0—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5%时,应及时灌溉。华北北部光热资源紧张的麦玉两熟地区可在乳熟后期灌溉1次,做到一水两用,既促进玉米灌浆晚收增产增效,又可使下茬小麦适时足墒播种,保证苗全苗壮。

   (三)节灌措施。本区域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超采严重,应增产与节水并重,大力推广地面滴灌、浅埋滴灌、深埋渗灌、地埋可伸缩喷灌、行走式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采用微喷带灌溉,带间距2m,每次灌水量25—30m3/亩。采用滴灌,毛管应铺设在小行距或等行距的中间位置,每次灌水量20—25m3/亩。也可采用小畦灌,以畦长30m、畦宽3—4m为宜,每次灌水量40—50 m3/亩。

二、黄淮种植区

   (一)基本情况。本区域包括河南、山东大部、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北夏玉米种植区。5月中旬以来,该区域大部降水量偏少5成至1倍,气温偏高1—2℃。河南大部,山东鲁南及半岛中部,苏皖北部大部气温偏高2—4℃,且近10天无有效降水。据监测,大部区域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出现干旱(夏玉米播种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

   (二)灌溉建议。据气象预测,未来10天黄淮南部有小雨,局地中雨,对旱情有一定的缓和作用。但黄淮北部降水量偏少,并伴有持续高温天气,旱情将进一步加重。未播种地块应采用干播湿出,播后浇“蒙头水”,“蒙头水”宜小水快浇,灌水时间应选在上午10点前和下午5点后。已出苗但出现干旱地块要适时小水灌溉,补墒降温。该地区降水相对丰富,拔节期大部地区不需进行灌溉,但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要及时灌溉,并追施拔节肥。灌浆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5%时,及时灌溉。

   (三)节灌措施。该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应通过水肥高效管理,实现节水增粮。有条件的地区,建议采用微喷带灌溉或滴灌,其中微喷带技术,管带间距2m,毛管入口压力0.1MPa,每次灌水量25—30m3/亩;滴灌技术,毛管应铺设在小行距或等行距的中间位置,每次灌水量15—20m3/亩。结合水肥一体化,适时追肥,提单产促增产。也可采取小白龙灌溉或小畦灌溉,以畦长50m、畦宽3—4m为宜,每次灌水量30—50m3/亩。

三、西北种植区

   (一)基本情况。本区域包括山西中南部、陕西关中、甘肃陇南夏玉米种植区。5月中旬以来,该区域大部降水较常年偏少2—8成,气温偏高1—2℃。山西南部、陕西关中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大部干旱(夏玉米播种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

   (二)灌溉建议。据气象预测,未来10天,西北地区南部累计降水量有15—40mm,旱情将缓解,山西中南部降水偏少且多高温天气,干旱将持续发展。各地应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和天气变化,播种期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及时灌出苗水,保证出苗率,已出苗但出现高温干旱地块要及时灌溉,补墒降温。灌水时间应选在上午10点前和下午5点后,小水浇灌,保证田间不积水。拔节期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抽雄期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灌浆期0—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5%时,乳熟期0—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及时灌溉。

   (三)节灌措施。有条件的灌区宜采用滴灌、喷灌技术,减少灌水量、缩短灌水周期。地面灌溉宜采用小白龙、畦灌、沟灌等技术,推广大畦改小畦、长畦改短畦,改大水漫灌为小畦匀灌,改全田灌溉为隔沟交替灌溉等。滴灌毛管应铺设在小行距或等行距的中间位置,每次灌水量20m3/亩左右;小白龙灌溉每次灌水量30m3/亩左右;畦灌或沟灌每次灌水量40—50m3/亩。

wap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