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也是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2024年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在全省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号召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实践,讲好非遗故事,展示非遗保护经验,“2024云游河南非遗·影像展”第九期让我们一起“云游”商丘、信阳和周口非遗。
【四平调】
四平调是由苏北花鼓演变而成的,在民间曾有“四拼调”的俗称,1930年左右由化装演唱演变为登台着戏装演唱。四平调以花鼓为基础,同时又大量吸收了其他姊妹剧种的艺术营养,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域特点的艺术风格。2006年5月,四平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光山花鼓戏】
光山花鼓戏起源于清代,是由豫南民间小调、山歌、歌舞、小戏融合楚剧、黄梅戏的唱腔,同时吸收汉剧、曲剧的艺术特点,而逐渐形成的一个剧种。2014年11月,花鼓戏(光山花鼓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空心贡面制作技艺】
潢川空心贡面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始于唐朝,延续至今,长达一千四百多年。主要原料为面粉、水、食盐和食用油,制作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饱含工匠精神。2021年7月,传统面食制作技艺(空心贡面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罗山皮影戏】
信阳罗山皮影戏系由古代中原影戏逐渐演变形成,其唱腔音乐蕴涵有江淮地区民间音乐的元素,演唱时真假声转换自如,呈现出高亢明亮、委婉动听的艺术风格。2011年11月,中国皮影戏被列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蛋雕】
一枚蛋壳、一把雕刻刀,以蛋为纸,以刀为笔。“蛋雕”艺术历史悠久,民间艺人在蛋壳表面雕刻精美图案最早源于民间婚娶、庆寿、生子绘制彩蛋的习俗。2010年10月,蛋雕制作技艺被列入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高氏汤圆制作技艺】
周口高氏汤圆始于1919年,传承三代人,有百年历史,是远近闻名的清真特色美食。高氏汤圆秉承“真材实料、做工精细、传承工艺、传统味道”原则,用料考究,二十四道工序一直坚持手工制作,每一道工作的制作都是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
【烙画葫芦】
项城烙画葫芦技艺,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烙画饱含着浓浓的“福禄文化”内涵,承载着传统民间工艺技艺的文化。2018年8月,烙画葫芦被列入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李记传统酱菜制作技艺】
李记传统酱菜制作技艺发源于河南省扶沟县,自民国时期(约1936年)吕潭乡齐庄村刘玉兰老人创始,迄今为止已传承三代之久,时间跨度近百年历史。2021年12月,李记传统酱菜制作技艺被列入扶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刘腾龙毛笔】
刘腾龙毛笔笔锋锐利、饱满圆润、吸墨性强,使用起来柔而不软、婉转流畅、富有弹性。2011年12月,毛笔制作技艺(刘腾龙毛笔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
信阳毛尖茶采制技艺有2300年的传承历史,同当地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中华民族杰出的创造力,见证了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效。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中州商贸网--www.zzsmw.cn
本文链接: http://www.zzsmw.cn/zz/54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