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州快讯> 正文

当河南坠子邂逅艺术摇滚,非遗焕新“声”

当河南坠子邂逅艺术摇滚,非遗焕新“声”

“梅兰竹菊,对酒当空;风雨桥岸,路人街中;琴棋书画,中原天下;马街说唱,乘风天涯”这段韵味独特的唱词出自MV《坠美的月亮》,今年双节期间在新媒体平台火爆出圈,短短几天点击量超40万,点赞数超2万条,评论量达1000多条。

《坠美的月亮》是为献礼2023中秋国庆双节,由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非遗直播间《宋潮来袭》栏目组倾情打造的首支非遗国潮乐。主唱由曾获马街书会书状元的牛清栏担任,河南坠子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庆林和词曲唱作人丘硕、编曲徐绍睿等联袂演绎,将粗犷豪迈的河南坠子与激情澎湃的摇滚乐完美融合,然后经过执行导演王世杰拍摄制作成MV,带给观众酣畅淋漓的审美享受,让观众体会到了传统文化别样的魅力。

融合创新,河南坠子与摇滚的“双向奔赴”

河南坠子已有150余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也是河南省受众最多的曲种,曾经拥有广泛的听众,当前生存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新时代青年受流行音乐如摇滚乐、爵士乐、古典音乐等新视听审美的影响,喜爱听河南坠子或传统曲艺的人数骤减。一些传统的曲艺类项目正面临极大生存压力,新生代接力棒的传承发展遇到诸多障碍,亟待创新传承、融入现代观众的生活。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李全民主任强调,要秉持‘非遗+美学+科技’的创新发展理念,探索非遗数字化传播路径和新媒体推广方式,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飞进寻常百姓家!

怎样让传统曲艺满足当代观众的视听审美需求呢?河南非遗直播间《宋潮来袭》栏目负责人、河南工业大学教授尚娜策划组建了“非遗国潮乐团”,并围绕这个方向进行延伸与思考。最终确定将传统的河南坠子与当前流行的Rap说唱摇滚乐、流行乐之间寻找文化共鸣,借鉴Rap说唱音乐的伴奏形式,将河南坠子与摇滚说唱音乐来一个中外、古今的融合创新。尚娜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化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又相互依存,河南坠子是使用河南方言中州韵说唱,不管是传统河南坠子还是Rap摇滚乐,这两种说唱音乐的生长基因是一样的,都是通过说唱讲述各民族人们的生活。说唱音乐形式是民族文化故事的绝佳传播载体。通过寻找两者的‘共鸣点’,在保留传统根基的同时融合新视听形式,对两者进行有效的重构创作,就可以形成新的艺术形式。”

经过昼夜不息十四天的艰苦创作,一部激情澎湃、形式新颖的非遗国潮乐《坠美的月亮》正式上线。

古韵新唱,传统曲艺与新生代的“融合创新”

《坠美的月亮》歌词取自宋代词人晁端礼描写中秋节日的一首宋词《绿头鸭•咏月》,并结合现代词汇做改编,同时保持中州韵(河南方言),保留了河南坠子方言说唱的根本特征。

在作曲时,引入艺术摇滚的创作手法,主干结构采用河南坠子传统曲目《杨宗保点兵》的小口儿唱曲调,以传统坠子典型发音“虎音”来做起声的开头导入,中间穿插两小段摇滚主唱,同时有河南坠子主唱与摇滚主唱的叠加副歌部分。这样的曲调及时长的结构比例创作模式,充分保留了河南坠子的本色魅力。

在演绎时,坠胡、简板、脚梆、电吉他、贝斯、架子鼓等看似“不和谐”的乐器组合同台协作,将东西方伴奏乐器的魅力发挥到淋漓尽致,互为增色、相得益彰,碰撞出一种新奇、独特的和谐感和韵律感。

在说唱时,马街书会书状元牛清栏老师粗犷豪迈的唱腔,搭配上词曲唱作人丘硕现代流行音乐的唱法,婉转悠扬的坠胡,炸裂的电声乐队,带给观众一种穿越时空的震撼,能瞬间点燃观众情绪。苍劲的唱腔入耳,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中原儿女在辽阔中原大地上的不屈奋进和生生不息;年轻的唱腔附和,这正是新生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和热爱、传承和接力……

好评如潮,传统文化和现代观众的“情感共鸣”

非遗国潮乐团导演尚娜老师表示:“首个作品是一次模型尝试,后期还会有两首创新作品面世,总结规律、掌握方法,逐渐形成‘坠美系列’文化系列IP;同时也会尝试曲艺民歌、中西乐器、宋词清唱等表达形式,形成多元融合的非遗研发新模式。守正创新、活态传承,在新时代我们就要敢于拥抱新元素,创新形式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喜爱,让传统非遗活跃在时代舞台。”

《坠美的月亮》能够完美呈现,旨在创新与传承满足新时代的文化需求,深入发掘现代观众的情感共鸣点,推陈出新完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让传统文化在被观众认同的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活力和新风采。

“坠子和摇滚说唱结合,真带劲”“毫无违和感,这样的创新大家喜欢”“非遗走在创新的路上”……评论区的留言表现出了网友对《坠美的月亮》的喜爱与赞美,观众的认可就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和传承。

正如主唱丘硕那句回荡不绝的旋律“心中的月亮,已唱遍家乡;悠扬飘荡,在麦田路上;梦中的月光,照亮那片海洋;远方,像你一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心中的月亮,是我们要守护的故乡和去往的远方。守正创新,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