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州快讯> 正文

孟津湿地水蓝景好、群鸟翩跹,绽放生态之美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段)的黄河生态廊道、湿地生态公园,绿树成荫、草绿花香,美不胜收。

孟津黄河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

孟津黄河湿地中正在戏水的水禽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张超实习生黄海明文许俊文李准摄影

黄河是一条自然之河,更是一条人文之河。黄河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24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洮河、湟水、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等。

然而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黄河文化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洛阳是黄河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

日前,由河南黄河河务局、河南日报社作为指导单位,大河网络传媒集团主办,大河报执行的“豫见黄河传承中国”报道组来到洛阳,深刻感受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人文历史和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魅力。

【生态】行走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段)实地感受生态变化

绵延数千公里的黄河流经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在这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日前,记者在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段)沿途的黄河生态廊道、湿地生态公园、湿地生态恢复区等地看到,这里绿树成荫、草绿花香,美不胜收。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管理中心科研室主任郭准告诉记者,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段)于2003年6月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成立,地处黄河中游向下游过渡地带,东西长59公里,是以保护水禽及湿地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7500公顷,其中核心区5100顷,缓冲区3900公顷,实验区8500公顷。保护区有明水面、河心岛及嫩滩等,自然条件较好,湿地资源丰富,为大量候鸟提供栖息地、觅食,现已成为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

“近年来,孟津区委、区政府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湿地功能不断增强,湿地恢复面积逐年增加。”郭准说。

据统计,目前该保护区鸟类记录已从10年前的245种增加到目前的31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黑鹳、大鸨、中华秋沙鸭等1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灰鹤、白琵鹭、大天鹅等54种,鸟类数量最多时达15万余只。黑鹳、黄胸鹀、白琵鹭、鸳鸯等珍稀鸟类均以较大种群出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数量最多时达到84只(全世界仅存约3000只),国内罕见。监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鸨53只、黄胸鹀200余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白琵鹭305只、鸳鸯283只,数万只的崖沙燕在黄河边的沙土壁上筑巢安家。此外,保护区记录到野生植物1035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分布有多个成片群落。

2016年以来,该保护区不断发现鸟类“新面孔”,先后发现了河南省鸟类新记录:黑雁,洛阳市鸟类新记录7种:疣鼻天鹅、火烈鸟、草原雕、铁嘴沙鸻、红颈瓣蹼鹬、斑胁田鸡、西方秧鸡。

【保护】高标准打造沿黄绿色生态屏障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近年来,孟津区委、区政府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

郭准还告诉记者,为高标准打造沿黄绿色生态屏障,编制了《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段)生态保护性及恢复性规划》,按照规划,采取水生植物栽培、水系连通、生态补水、隔离水带建设等多种措施积极开展黄河湿地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成扣马、台荫、黄河桥、南陈、白坡湿地恢复示范区31000亩。另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建设鸟类重要栖息地、加强巡护监测、广泛宣传引导等措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9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孟津黄河湿地台荫恢复区,碰见了正在进行黄河湿地生态保护考察、研究的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王景旭博士。王景旭告诉记者:“我们也是沿着黄河流域(河南段)考察、研究了很多天,前期先去了新乡和濮阳,这几天才来到了三门峡和洛阳,考察一下不同地方的黄河湿地。”

“我们开展的实验主要是关注黄河湿地生态方面,包括一些湿地植被的状况、生长状况以及生态价值的研究。”王景旭告诉记者,“我们做的工作主要倾向于生态保护这方面,在洛阳建了一个野外站,对当地生态进行长期观测。”

王景旭还提到:“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在生态保护方面,我希望大家能够积极从我做起,保护黄河生态。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方面,我们也将会持续发挥遥感生态检测的专业优势,为后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wap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