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州农业> 正文

大型猪场公布的保育猪饲养标准,你都做到了吗?

一、保育仔猪面临的问题

1. 断乳时的应激

集约化生产多采用一次性断乳法,母猪由分娩舍转入配种或妊娠舍待配,仔猪直接或原圈饲养一周后进入保育舍。仔猪离开母体、转群、调群等生活条件的突然变化,无疑给仔猪的正常生理活动造成巨大应激。

2. 消化机能的应激

仔猪由原来靠液体的母乳和少量的开口料供给营养,转变为全部以固形饲料来供给,由于其消化机能尚未完善,能否适应现有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其中一些特殊过敏因子,对仔猪来讲,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3. 环境变化的应激

集约化猪场的分娩舍和保育舍内的环境通常有区别。

这包括:围栏结构和面积、供料系统、供水系统、温度、通风、光照条件等。仔猪失掉分娩舍原有环境,去适应保育舍环境,建立新的生活习惯和位序关系。不良的保育环境将会使低位序的猪只难以适应甚至无法生存。

4. 管理变化的应激

分娩哺乳管理与保育管理是不同的

这包括:饲养操作制度、环境条件控制、群体大小、饲养密度、组群方式、调教方法、必要的操作(如免疫、治疗)等。人为管理条件上的变更,对保育猪群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5. 保育猪五脏六腑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功能不全,无法抵抗复杂的应激环境,发病率高。

二、保育仔猪的生产技术

1. 环境管理措施

(1)温度要求:

保育舍环境的温度对仔猪影响很大。冷应激情况下,仔猪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大幅上升,免疫力下降,生长滞缓,而且下痢、胃肠炎、肺炎等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有资料报道,保育舍在6-10℃与20-25℃条件下,仔猪日增重和下痢发生率的比较情况为1∶1.63和1∶0.54。生产中,当保育舍温度低于20℃时,应采取升温措施。温度不太低时,通常使用红外线灯和地面电热板升温,当温度低于10℃时,就需采用热风、暖气等方式进行升温。

(2)通风要求:

通风是解决保育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和增加新鲜空气含量的措施。诸如氨、硫化氢等污浊气体含量过高会使仔猪肺炎的发病率升高。但无限制的换气和通风对仔猪也不适合,尤其在寒冷季节或寒冷地区,过量的通风会使保育舍内的温度急剧下降。生产中,保温和换气应采用较为灵活的调节方式,两者兼顾。高温则多换气,低温则升温再换气。(3)猪舍粉尘:

集约化猪场的保育舍由于饲养规模大,猪群密度高,生产操作量大等因素,导致空气中附着大量粉尘,这对仔猪呼吸不利,但更为严重的是粉尘可以携带某些病毒或细菌进入呼吸系统深处,为某些疾病的发生带来潜在的机会。集约化生产中,粉尘问题是易于忽视而又容易解决的问题,如采用颗粒饲料、定期清扫、细心操作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除尘措施。

(4)清洗猪舍:

采用高床漏缝地板的保育舍,清洗消毒圈栏和地面是一项必要的工作。但非清洗愈多愈好,因为不洁或较凉的地下水对仔猪不利,对舍内保温也不利,尤其在寒冷地区。生产中,清洗猪舍的一般原则是:转群前(后)空舍时进行清洗消毒,夏季高温可适当增加清洗次数(2-3次/周),但避免水流直射仔猪,需要降温最好采用淋浴或喷雾。在采用人工清粪的高床(或地面)保育舍,冬季一般不带猪清洗猪舍,除非猪舍太脏时,才在一天中气温最高时进行清洗。

三、饲养管理措施

3个维持:

断乳保育仔猪在母猪离开后,维持原圈饲养1周;

转入保育舍后,维持原有饲料1-2周;

维持原窝转群和分群,不轻易并圈、调群。

3个过渡:

1、饲喂的饲料要逐渐过渡:

哺乳期教槽料要逐渐过渡到饲喂保育仔猪料,这可以通过逐渐改变日粮营养成分或前后两种饲料的混合比例来完成平稳换料;

2、饲喂制度要逐渐过渡:

这包括饲料的种类和形态,采用顿饲时喂的次数、时间和给料量,饲养操作方法和时间;

3、操作制度要逐渐过渡:

包括保育舍内的光照措施、保温通风措施、饲养工人操作习惯等。

四、密度和调群:

饲养密度对保育仔猪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密度大小取决于保育舍提供给仔猪的采食槽位、饮水器或水槽、圈栏面积、通风、保温等条件。集约化猪场原则上要求每窝一个圈栏,每头占有0.2-0.4平方mm趴卧面积。不能满足要求或考虑圈舍面积使用、个体强弱差异时,才有必要进行调群。对拟进行组合的猪群,要本着分少不分多、调弱不调强、”弱弱相组、强强结合”的原则。对新组合的猪群,在1周内要精心护理,直到建立正常的位序关系。

3. 科学的保健措施

用抗生素保健预防之路,经众多养猪场多年的验证发现,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因为用抗生素保健,病菌极易产生耐药性,甚至形成“超级细菌”,使得在猪发病时无药可用,无药有用的现象经常出现,同时抗生素保健产生大量的毒素,损伤五脏六腑,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猪的发病率反而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