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州快讯> 正文

郑州13条地铁线路实现应急救护一体机全覆盖 可实现90秒递送急救设备到位的救援效率

爱心助力,“救”在身边!3月12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滴滴应急救援”项目“红十字应急救护一体机”捐赠仪式在郑州地铁高铁公园站举办。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从仪式现场获悉,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携手滴滴公益基金会向郑州地铁捐赠的164套应急救护一体机,目前已全部安装到位。至此,郑州市13条地铁线路的286个站点,实现应急救护一体机(含AED)全覆盖,可实现90秒递送急救设备到位的救援效率。

记者了解到,此次向郑州地铁捐赠的急救设备 ,除了包括164套应急救护一体机(含AED),还有84套应急救护自助培训套装、智能心肺复苏模拟人、AED训练机,以及78个急救事件提醒器。目前,这批急救设备已全部安装至郑州地铁6号线、7号线、8号线等新开通线路的84个车站和段场,集成远程监控、扫码导航等物联功能,构建起“发现-响应-施救”智能应急体系,守护群众出行安全。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秘书长郭阳,河南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秦高亭,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李江,郑州交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汉甫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出席活动。

应急救护一体机是集合AED、急救包、交互大屏于一体的应急救护设备,通过环境营造、物联技术应用,为公众提供便捷的设备查找、导航、呼救、急救知识学习等服务,同时,为设备管理人员提供AED巡检、耗材预警、使用监控、日志管理等远程便捷管理功能。

据介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滴滴公益基金会自2021年携手设立“滴滴应急救援”项目以来,已向河南省交通运输行业捐赠三批应急救护设备,累计投放886套应急救护一体机(含AED),覆盖郑州市13条地铁线路的286个站点,实现洛阳市2条地铁线路的34个站点急救设备全覆盖。该项目创新采用“设备+培训+数字系统”三位一体模式,可实现90秒递送急救设备到位的救援效率,已成功对7例心脏骤停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此外,配套开展的急救培训已培训1.9万名持证救护员,2.1万人次体验式学习,并在全省交通运输行业配备20余万只出行便携急救包,构建起多重防护网。

2025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及河南省红十字会将重点推进应急救护能力建设,计划新增1000名持证救护员,并将举办“红气球挑战赛”,通过实地演练,持续完善“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公共安全生态。(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蔡君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