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州快讯> 正文

郑州公布2023年投融资改革情况:组建两家市管企业,开展国企高息债务梳理置换

【大河财立方消息】7月3日消息,郑州市财政局公布2023年投融资改革工作情况。

2023年,郑州市国有金融资本和政府债务中心以“四个提升”为抓手,以主题教育为先导,紧盯形势之变、职责之变,以思路转变、方法改变、效能质变,增强筹资能力,守好风险底线,创造性抓工作落实,全力服务郑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保障项目、服务发展,规范政府债务管理

一是“开好前门”,积极争取新增政府债券。2023年,郑州市申请发行政府债券694.3亿元,其中一般债券280.3亿元(新增一般债券84.9亿元,再融资一般债券195.4亿元),专项债券414亿元(新增专项债券242.7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171.3亿元)。一是加强专项债券的研究创新,精准把握专项债券政策,组织召开2024年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工作部署会。二是做好债券发行前项目储备。2023年,郑州市入发行储备库项目资金需求981.57亿,是2021年—2022年县区发行额平均值215.12亿元的4.56倍。三是推动再融资债券扩面增量,突破河南省财政厅再融资70%申报上限,多为郑州市争取到27.1亿元的再融资债券资金。2023年发行再融资债券偿还到期本金约277.1亿元。

二是“堵好后门”,多措并举推进隐债化解。一是发挥财政部全口径债务监测平台作用,做好债务变动统计,加强债务实时变动监测,针对疑点隐患,及时沟通。二是健全存量债务化解通报制度、隐性债务风险等级结果评定制度,加强隐性债务风险常态化监测。三是加强政策传导和督促执行,配合审计检查,组织培训、调研、座谈及工作推进会,强化郑州市各级债务风险管控意识,严防新增违法违规举债。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一是组建两家新设市管企业。牵头组建市投资集团、市人才集团两家商业类国有企业,并履行其出资人职责,推动投资集团体系内股权划转调整工作。

二是督促落实“631”偿债机制。通过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动态统计分析、到期债务提示等方式,督促企业严格落实631债务偿还机制,督促投资集团、人才集团等新设国有企业建立健全风险防控、财务管理等内部监管制度,落实债务风险防范化解主体责任。

三是健全管资本为主的监管体系。配合出台《市管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等6个管理制度体系,联合印发《国有企业债券管理办法》《工资总额预算编制操作指引》等细则,拟定企业年度经营业绩目标,核定国有企业主责主业、工资总额、年度投资计划等,减少国有企业日常工作的审批事项,落实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企业监管要求。

三、优化机制、服务产业,发挥基金引导撬动作用

一是优化基金管理运营机制。提出天使基金、产业基金、母基金分类运作模式,明确各类基金职能定位、管理模式和决策机制。优化中心城市基金出资结构,提高中心城市基金资金到位率。将市财政局认缴出资比例从10%提升至15%。构建财政投入为主,多方注资的资金筹措机制。规范中心城市基金管理运作,优化中心城市基金公司董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中心城市基金管理。

二是落实“基金入豫”行动。推进参与基金设立,推动设立子基金4支,总规模90亿元。举办“科创中原 聚力郑州—硬科技及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论坛”、“郑基金 创生态”系列路演对接活动,搭建资本与项目对接桥梁,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郑州市产业培育与发展,培育产业基金生态。

四、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升资金筹集保障能力

一是发挥国有资金资产杠杆作用。积极谋划公共资源经营权转让,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将市投资集团持有紫光计算机公司股权转让给高新区,实现股权退出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是研究重大项目投融资模式。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研究投融资模式,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支持公司提升融资能力。2023年,批复投资集团中期票据、企业债、境外债等授信超150亿,有效满足投资集团体系内的还本付息、投资业务等的资金需求;开展郑州市国有企业高息债务梳理置换 ,通过展期、降息等方式,平缓债务还本付息压力。

五、找准定位、主动作为,积极参与财政中心工作

一是积极抓好财源建设。协助做好税费共治,建立税费共治联络员制度,与相关单位对接,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深挖“数源”。参与中原区“房土两税”,依托中原区“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通过GIS技术可视化,实现地图精准采集税源数据,探索税费共治新模式。

二是深入分析收入数据。收集郑州市2018-2023年土地出让信息3200余条,按照面积、数量、总价款等要素,分区域分用途形成图表,完成《郑州市土地收入情况的调查研究》。分类整理郑州市收入规模和结构等变化,用表格、折线图和文字综合呈现2019-2023年财政收入情况及建议。

三是配合开展财会监测。配合监督办对各部门预决算进行检查,检查出问题6000余条。抽取4家事业单位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检查发现出问题45个,涉及金额175万元,并提出整改建议。围绕内控制度建设、预算执行情况和审计整改情况开展内审,分析数据、发现短板、及时跟进,提升内审质量。